国脉文化

600640 上证主板 上海 上市日期:1993-04-07
12.04
-1.71%
  2025-09-09
总股本 7.96亿股
流通股本 7.96亿股
总市值 95.80亿元
流通市值 95.80亿元
最高 12.27
最低 11.96
换手率 0.75%
成交量 5.98万股
成交额 0.72亿元
行业板块 文化传媒
细分板块 广播、电视

关键指标

市盈率
439.38
市净率
2.59
ROE
0.3505
总市值
95.80亿元
换手率
0.75%

行情走势

正在加载图表数据...

公司详情

【公司简介】 新国脉数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旗下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4月1日,并于1993年4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640),是我国邮电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电信数字内容领域的专业公司,国脉文化深入践行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积极弘扬"红色电信精神",聚焦数字内容、数智应用、元宇宙、实体场景、数字资产五大板块业务,持续打造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致力于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型领军企业,让全民共享文化数字化科技成果。
【所属板块】文化传媒,上海板块,沪股通,融资融券,AI眼镜,Sora概念,空间计算,虚拟数字人,元宇宙概念,NFT概念,数字阅读,广电,数字孪生,华为概念,虚拟现实,旅游概念,央国企改革,电商概念,在线教育,长江三角
【主营业务】聚焦数字内容运营主责主业,围绕数字内容、数智应用、元宇宙、实体场景、数字权益五大方向
【主营产品】主营产品:报告期:2024-12-31,其他(补充)收入0.1亿 ,占比0.45% ,利润0.03亿 ,占比0.94% ,毛利率34.84%;大网融合收入1.42亿 ,占比6.64% ,利润0.1亿 ,占比2.88% ,毛利率7.25%;数字内容收入5.84亿 ,占比27.33% ,利润0.79亿 ,占比22.21% ,毛利率13.59%;数智应用收入3.97亿 ,占比18.55% ,利润0.14亿 ,占比3.97% ,毛利率3.57%;酒店运营收入5.22亿 ,占比24.41% ,利润1.03亿 ,占比28.74% ,毛利率19.68%;权益运营及新消费收入4.84亿 ,占比22.64% ,利润1.47亿 ,占比41.27% ,毛利率30.46%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摄像及视频制作服务;数据处理及存储支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策划;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制作;广告发布;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旅客票务代理、票务代理服务,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企业管理咨询;酒店管理;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日用百货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通信设备销售;网络设备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水产品零售,水产品批发,化妆品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网络文化经营;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物互联网销售、出版物零售、出版物批发、演出经纪、营业性演出;保险代理业务、旅游业务;酒类经营、食品销售、餐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公司沿革】 公司前身系上海通信开发总公司,1992年8月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上海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1月24日注册成立,公司于1992年在境内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于2012年5月17日公告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关工作,2012年8月15日,公司召开201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的议案”等议案。2012年8月20日,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和备案手续,并取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中卫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变为“号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8月19日,公司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公司章程》备案手续,并取得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号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新国脉数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Besttone Holding Co.,Ltd.变更为New Guomai Digital Culture Co., Ltd。